谈售后工程师的“工匠精神”

如何提高售后工程师的竞争力?

现在,很多人都在感概,售后工程师这个职业越来越不好做,而且似乎越来越没地位了。客观地说,这种趋势确实存在,这跟整体的大环境有关。看起来售后服务工程师这个职位门槛越来越低了,因为竞争激烈了,所以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就越来越难了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如何提高我们的竞争力?我们认为,唯有崇尚“工匠精神”,才是解决症结的良方。

什么是工匠精神?

什么是工匠呢?工匠是指某一方面技能熟练、技艺高超的手艺人。有一位已经在管理岗位工作有好几年的技术人员,自称为“手艺人”,他认为,自己立身之本就是技术,说自己凭手艺吃饭,到哪里也饿不死。说实话,我们对此话深以为然。

什么是工匠精神呢?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。工匠精神的精髓是:严谨细致、精益求精、崇尚精品,追求卓越!

有部分工程师被客户轻视,甚至不被自己同事待见;同时也有很多工程师在客户处很受尊重,在公司同事中的口碑也很好。这中间的差别在哪里?我们认为差别就在于“工匠精神”。

大家仔细回想一下,自己被Diss的时候,是否做到了对自己的工作精雕细琢、精益求精?如果我们做到了“工匠精神”是不是还会被人所轻视?

身旁的“工匠精神”案例

有一位工程师过这样一个案例:

有一次跟一位来自国外的专家一起工作,当时是做一个昂贵机器的调试校准工作,这个工作难度很高,我们经常是调试了很久,最终还是得不到很好的效果,很多时候不得不重新返工,这个过程经常要持续好几轮,然后才可以达到不错的性能。

因此我特别好奇这位专家是怎么做的?但是,当这位专家做这个调试的时候,让我大失所望。首先他的动作非常慢,一个螺丝我们几秒钟就拧紧了,他却要花一分钟;其次,我们做完一个步骤紧接着就会做下一个步骤,而他会做完一个步骤再反复确认一下是否做对了,才继续往下进行;第三,调试的步骤我们已经非常熟练了,因此从来不看手册,但是那位专家却是每完成一步,就会在手册的表格上打一个勾。这么搞下来,我们要花半小时完成的步骤,他整整花了一小时。

然而,让我惊讶的是,这个专家这么慢慢腾腾完成的调试,居然一次就可以调试好!这么算下来,我们花在调试的时间要远远长于这位专家的调试时间。

我当时问这位专家,为什么他可以做到一次过,而我们不行?那个专家说,你们也看到了,我就是按照手册一步一步做的,因为我不想返工,所以要确保每一步都做到我认为的最好状态。最后这位专家说了一句颇有中国哲理的一句话:“慢就是快”。

正是这位专家让我第一次对工匠精神有了一个活生生的体会。让我理解了工匠精神的内涵。

“工匠精神”的具体内涵

工匠精神的内涵首先是严谨,一丝不苟,遵守规则。

还是以前面的例子,我们做调试的时候,经常会为了省事,有意无意地忽略一些步骤,并没有严格按照手册规定的先后顺序去做,结果欲速则不达。工匠精神就是自觉自发地在本职领域深耕钻研,探索开拓,一丝不苟并且自律自省地遵守规则。

工匠精神的第二个内涵是专注,坚持和耐心。

专注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,而是永远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。真正地工匠都会在自己地专业领域中坚持不断完善,并且有耐心地等待最好的结果的出现。蛙哥说的那位专家在调试设备的过程中,非常专注,保持耐心,并且坚持认真做好每一步,这样的工匠精神帮助了他达到了最优的效果。

工医精神的第三个内涵是精益求精,注重细节。

就拿前面的这个例子来讲,我们可能会觉得做到了完美状态的95%就足够完成任务了,但是每个中间步骤都差那么一点火候,最终出来的结果就由1退化成了0。追求完美,希望把事情做到极致,从95%提高到99.99%看似只提高了不到5%,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,完成这个蜕变是“其利虽微,其益永久”

工匠精神的第四个内涵是专业、敬业。

工匠们喜欢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,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。工匠的敬业在于平静、安适、充实、愉悦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与之相反的是,普通打工人焦躁、忧郁、惶恐,永远为看不清的明天奔忙,外表强悍但内心空虚。

一个有意思的讨论

曾在知乎之类的网站上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,说为什么在国外,钟表匠、面包师或者寿司店的经营者可以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做一辈子,而在中国很少能看到年轻人一直选择这样“平庸”的工作。

我们认为,可能因为中国在高速发展,各种好工作机有很多,因此人生的各种选项也很多。客观的说,一件事如果没有认真地做很长时间,很难达到这个领域地极致。

我们可以仔细想一下,不管是在科学界还是在企业界,取得成功的那些人,往往都是耐得住寂寞,坚守自己内心的理想,平静而愉悦的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的人,他们都是有工匠精神的人。

对于我们售后服务工程师来说,一些朋友可能会想,自己的这份工作就是一份养家糊口的权宜之计。犯得着用到什么“工匠精神”吗?这里我们想说的是,对于这样一份难度不大,门槛不高的工作,我们都没办法做到极致,我们凭什么说自己可以在其它难度更大、门槛更高的领域取得优异的成就呢?

联络与沟通
  • 联系电话
    18068344921(徐先生)18952466415(徐先生)
  • 公司邮箱
  • 公司地址
   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电路57号三楼8338室
返回顶部